31501335_10210699726840836_7257243099730301935_n.jpg  

 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本書:《冷暴力》。它的作者是法國的精神分析師「伊里戈揚」。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感觸很多,但是思想流動,只能簡單紀錄。

  副標「揭開日常生活中精神虐待的真相」,我想把「日常生活」框起來,所謂的「冷暴力」其實是無時無刻、無所不在地埋藏在我們的日常周遭,只是大部分的時候,我們不覺得或是感覺不明顯。譬如路上有個人莫名其妙對我們「嘖」了一聲,其實這就是一種虐待行為,但我們不會太在意,因為我們根本不在乎那位陌生人對我們的評價。真正會使我們在意的其實是很親近的人,例如父母或者配偶,只是對我們「嘖」一下,可能都會使我們非常地不舒服。

  粗黑的「冷暴力」三個大字是全書的核心議題,相較於這些年很流行的「情緒勒索」更有力度。許多時候我自己明顯地感受到對方的惡意不啻情緒勒索的程度,它無疑是一種冷暴力,就好像封底的「Amazon.com讀者」所說:「想在書上畫線、標記,在某些段落畫下大大的驚嘆號。」感覺終於有人能夠明白我的感受,把我的心裡話說出來,感謝伊里戈揚醫生,妳是這個世界上最了解我的人,解開我心中長久以來的困惑。(謝謝你,9527XD

  接著小標寫著「冷嘲熱諷、視而不見、網路霸凌,都是──冷暴力!」一個簡單的界定。無論是在「感情、婚姻、家庭、職場、社交關係中」,冷暴力其實是無處不在的。「我們還要默許、隱忍嗎?」在此之前,我們必須先意識到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,然後在做到「自我認同」之後,才有可能走到解決的那一步。(我在讀書會上分享它的時候,朋友提到界限,是的,我坦承我原先是一個完全沒有界限的人,但是界限究竟從何而來?那將是一條長路。但我說的是原先,你不需要沒事就來挑戰我的界限,你已經來不及了。)

  封面右下角紅色的小字寫道「當代精神虐待研究與防治先驅」,內頁有提到伊里戈揚醫師「致力於法國精神暴力防治法的立法,陸續推動企業內部以及家庭的精神暴力防治法。」這讓我聯想到我國的《家庭暴力防治法》當中也把「精神上」的「騷擾、控制、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」列入「家庭暴力」的範疇,這是第二條的立法解釋,足見我們社會對精神虐待其實已有相當程度的重視。雖然這方面的舉證比較有難度,但這本書的最後有也教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。

  此書有系統地對精神虐待做出定義並輔以案例佐證,淺顯易懂。接著再對施虐者跟受虐者做心理分析,為什麼人會想虐待別人?受虐者又為什麼會接受虐待?這裡面都有滿詳盡的解釋。其實我們每個人每一天都會對他人施以虐行也會受虐,但會被指稱為「施虐者」與一般人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不會有「罪惡感」,不會覺得自己在施虐,更加不可能會道歉,因為在他們眼裡一切都理所當然的是他者的錯誤。

  解釋完何為虐待關係之後,它會探討虐待關係所帶來的影響,其實是非常長遠的,即使是在關係結束之後,受虐的經歷仍會影響受虐者一輩子之久。我想借用駱以軍老師在林奕含過世後發表的一篇名為〈女作家之死〉的散文當中的句子:「我們在這樣的年紀,年輕時難免遇到力量、心智遠較你強大的長輩,收你、用你,然後不可測的在某種顛倒錯亂,讓你感到羞辱;很多時刻你是像那女孩一樣,自我感崩毀,像被琥珀包住的死蟲。你不知道你其實已被(靈魂上的)強暴了。那樣的傷害無處不在,校園課室、辦公室、某個領域或小圈圈,或現在的網路。比較幸運的是,你能在極長的時光中,持續辯問,一點一點摸索自己的好,自己的珍貴,把自己重新拼湊回來

  正是這種「顛倒錯亂」,施虐者善用的手段,使我們價值感混淆、自我懷疑,在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喪失了生命的主控權。主控權的重要性之大,是大到失去「主控權」之後的危險就幾乎是要失去「生命」本身。

  有人會放棄生命,我想他意識到自己已不是自我生命的真君之成分相當大。不是自己生命的主宰,真的會讓人很想死。失去生命是真正地甚麼都沒有,連絕望的資格都沒有,更別說是在極長的歲月裡去發現自己的好。

  光是活著就有絕對的價值,那得在脫逃(而且是身體以及心靈上)並得到自我認同之後才有可能碰到的宇宙輪廓啊。書中提及「透過精神虐待,一個人真的有可能毀掉另一個人,稱為『精神謀殺』也不為過。」

  最後的三章是給受害者的建議,我自己對這一部分的心得就像呂秋遠推薦序的篇名一樣「真正的強,藏在溫柔之中」,如果我們的身邊有受傷的朋友,(我想把他們稱為「傷者」,不論他們傷之何來。)無論我們有多想承接他們的生命,他們都還是非常容易就會從我們的指縫間溜走。想要安慰別人,自己真的要足夠強才可以,否則幾乎是不管怎麼說,都是二次(或多次)傷害。把自己放到最溫柔的位置,請不要隨意評價。

  如果我們沒有能力容納他者的痛苦,請不要輕易挖掘別人的傷口。哪怕只是說「你就不要理他就好了。」都是一種不負責任而且敷衍的語言,一但有人向我們訴說他的傷痛,他的傷痛肯定都是貨真價實的傷痛,我們不能同理他,至少不能否定他的情緒。傷者的情緒一旦遭到否定,立刻又會自我懷疑:「我連難過都是一種錯誤。」想要鼓勵他,要等到他屬於自己之後,只有心理健全的人才有能力保護自己。

  不要一味的正向,要求傷者一定要往好處想,他會覺得你是在說:「你不會想,我比你會想。」其實根本沒有誰比誰會想,每個人的經歷都不一樣,傷者過去的每一分每一秒我們都沒有代替他去體驗,又怎麼會知道他究竟是怎麼走向受傷的那一步,誰也沒有資格這樣論斷他人。

  不要莫名地太陽光,他會覺得刺眼的。也不要反客為主變成訴苦的那一個人,有時候傷者其實滿討厭的,他們會以為自己是全世界唯一有資格哭泣的人,所以真正的強其實是非常難做到的,如果真的覺得手足無措,傾聽即可,或把他轉介給專業人士。更不要說「他其實很愛你」(之類的句子),天啊!你又不是他,他連他愛不愛他還要你告訴他,他自己都分不出來?你是把他當白痴嗎?(哈哈,不好意思,我好兇。)

  雖然虐待關係其實是雙方都要負責的,但我們不能夠一開始就對傷者說,正是因為他的低自尊、不自信,才會遭致虐待,因為施虐者其實是有意識地一步一步使受虐者掉進他的陷阱裡,逼著他反擊,有時受虐者看起來更像施虐者,不去探討這個狀態是怎麼來的,指責受虐者沒有自行逃脫的能力,只會把他逼進牆角。有的甚至會被說成是「被虐待狂」,啊,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,你要是那樣想,我就會想你是麻木不仁。

  我有朋友跟我分享了一個「拔腎蕨」的故事,大意是如果雜草剛長出來我們不及時拔掉的話,最後整個花園都會被雜草占據,以雜草來比喻負面情緒。其實我覺得有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事情,只是我們要找到對的出口把它發出來。如果只是一味地認為雜草一根都不能有,真是很危險呀。土地上全是美麗的花朵,地面下卻是盤根錯節的草根,這樣人的精神不會發生解離嗎?正所謂「紅花還需綠葉襯」,人生就是有淚有歡笑,這樣才是真實的人啊。

  看到哭泣的人就避之唯恐不急,希望他立刻開心起來,未免也太矯枉過正,會笑會哭才是正常的啦。我們的社會好像有負面情緒恐懼症,我們不喜歡傷心的人,但如果傷者真的離去了,只有徒然的傷悲,竟不知自己也是加害人,這樣不行啦。要能夠承認自己的脆弱才有可能變得強大!就像以前我在〈用力〉裡說的,笑的時候用力笑,哭的時候用力哭,真切地面對自己的情緒,不要隱藏自己,壓抑才是不健康的啊。

  另外,因為我有些朋友已為人父母了,我相信你們都很愛自己的小孩,但是如果活得太隨便,真的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傷害小孩最大的兇手喔!自以為是的好不是好喔!不能停止學習,「牆裂」建議有小孩的朋友閱讀一下此書,讓我們時時警惕,當一個溫柔的人。其實書中論及的範圍滿廣的,大家有在婚姻或職場關係中的困擾也可以閱讀,只是我比較注重家庭的部分,因為我不想傷害自己有可能出現的下一代。

  最後引書中的一小段話:「施虐的父母不會真的動手殺死孩子,只是不斷抹殺他的人格,直到孩子變成一文不值,宛如不存在。父母借此虛偽的維持良好的自我形象,孩子卻喪失自我價值的意識。當暴虐發生在家庭裡,造成個人絕望,虐待便達到目的:讓人感覺失去靈魂,彷彿行屍走肉。我們在這樣案例中必會發現共通點:無痕跡、不流血、沒有屍首。失去靈魂的孩子仍然活著,一切如常。」

  愛我們的下一代,杜絕冷暴力以及情緒勒索!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,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續。懂得尊重別人,認清小孩也是人,幫助他建立的界限、發展全人格,是成人的責任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花老闆 的頭像
    小花老闆

    小花老闆說

    小花老闆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